經營企業最重要的就是能獲利,我們可以透過許多方法達到獲利的結果,但對消費者而言,最直接影響消費意願的永遠是「產品定價」,因為「價格」永遠是消費者最大的痛點。
為什麼要了解定價策略?
在顧客消費時,即便被店員介紹的天花亂墜,消費者還是會再決定購買前試圖找到說服自己不要衝動購物。萬一消費者找到了理由,到手的生意就飛了!這時,你就需要利用心理學,在他的「痛處」輕輕地推一把,讓消費者認為「價格合理」而消費,你也可以因此而獲利。
那麼,如何利用消費者的「痛處」說服他購買呢?
接上篇,以下將介紹幾種最常見且實用的定價策略
回顧文章:五種實用定價策略,用心理學賣東西!(上)
三欄式定價(Goldilocks Pricing)
三欄式定價(Goldilocks Pricing),又稱為金髮姑娘原則。消費者都喜歡「自己做出決定」和「找到最適合自己商品」的感覺。因此,三欄式定價的原理在於把主力商品包裝成「好像是顧客自己找到的」。
假設有三款差不多的飲料,分別是350ml 25元、500ml 35元、700ml 50元,不考慮個人口味及品牌偏好,大多數消費者都會選擇容量、價格適中的500ml 35元飲料。
因為消費者想法會存在目標商品性價比較高的想法,所以在最高價與最低價的比較下,消費者很容易自然被導向中間價位適中、尺寸、容量適中的產品。所以商家在選擇如何推廣主力產品時,可以依照消費者這個特性,將主力商品與其他商品利用「三欄式定價」販售。把三種商品一次呈現給顧客,主要銷售商品會有較高的機率賣出,消費者會產生「自己做了決定,並且做出了最佳決定」的想法。
錨定效應(Anchoring Effect)
在了解錨定效應前,我們來先做一個簡單的測試。
請在各在五秒內計算出以下兩個算式:
當然,五秒內是算不出來的。這個測試的目的也不是想要受試者實際算出結果。本題的答案是40320,若仔細看的話,兩題的數字是一樣的,只是排列順序顛倒。
這個實驗邀請了兩組參與者,兩組參與者的答案相差甚遠,從「8連乘到1」組的參與者預估的答案是512,而另一組從「1連乘到8」的參與者預估的答案則是2250,兩組數值相差了將近四倍。單從數字的排列順序不同,就可以看出「順序」的不同會讓人的認知產生巨大的差異。
這種現象被稱為錨定效應(Anchoring Effect),是指我們在進行決策時,我們一開始得到的資訊會對我們的決定有很大的影響。我們可以用第一印象解釋此現象,或者也可以把它視為一個沈入海底的「錨」,即把思維固定在某處,導致後續的決策發展也會受到此印象影響。在上述的例子裡,「1」與「8」的作用就像「錨」一樣,把我們的思維固定在某處,導致我們在判斷的結果不同。
讓我們把錨定效應運用在商業策略上,你或許有以下經驗:你走進一家商店,卻發現有些品項價格高到讓人倒抽一口氣。但其實商家的本意並不是要拒你於門外或是讓你購買高價商品,而是要讓你產生錨定效應的心理,讓你產生其他商品比較便宜的錯覺,進而吸引消費者購物。
或是在電視購物中,一開始購物台都會給商品設定一個「很高的原價」。透過主持人的描述,商品被描述得越來越稀有,並在主持人的討論中不斷降價,讓消費者相信「此刻是絕無僅有的機會」,讓消費者不自覺的衝動購物。
所以商家在初期把定價設定的比較高,再祭出各種折扣和便宜活動,讓消費者的錨一直定在原本高昂的定價,再看到優惠價格以後就會產生自己撿到便宜的感覺,導致衝動購物。
反之,我們也能透過錨定效應,襯托主力商品,以下是一個經典例子。
在1973年,珍珠王薩瓦爾多.阿塞爾(Salvador Assael)購買了一批黑珍珠。黑珍珠在當時的市場是全新的一項商品,因此大家對黑珍珠的價值毫無概念。所以傳奇鑽石大海瑞.溫斯頓(Harry Winston)就想出用鑽石襯托黑珍珠的銷售手法。在大眾眼裡,鑽石要價不菲。在廣告中,黑珍珠倍鑽石所圍繞,因此黑珍珠被自然的「錨定」,成功營造出黑珍珠的價值,最終也被大眾買單,稱為一個反向錨定效應的典型例子。
分割定價法
絕大多數消費者都對價格非常敏感,有些商品只要價格稍高,消費者就會再做出最終決定前反覆考慮。但若讓顧客感覺到「便宜」、「划算」感受,消費者的購買率便會上升。例如一件商品原價20000元,若刷卡分期,一個月只需要支付500元,利用此種策略讓消費者產生「不算太貴」的錯覺,更有效地說服他們購買。
結語
定價策略雖然是整個購物過程中重要的一環,但他其實只是消費者「決定階段」的環節。唯有建立良好競爭的市場,才能為自己帶來源源不絕的新客戶,同時維持舊顧客持續光顧。